找到相关内容14027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观宗关于“安立业”问题

    中观宗关于“安立业”问题法尊法师若无阿赖耶识,谁为受报者?——法尊法师用中观派的观点,做了解释。〖中观宗关于“安立业”问题〗(摘自佛护、月称中观宗问题讲座) 在佛学的基本教理上,...就成了常恒不变的东西,它也就没有感的作用了。这是佛教任何宗派都不承认的。在佛教都说业是“有为法”,是刹那生灭的,造成后之业,也随着时间的消逝而会灭掉的。那么已谢灭的业又用什么力量来感果呢?已灭,已...

    法尊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0954312.html
  • 扬州高旻寺来禅师塔铭并亭记

    扬州高旻寺来禅师塔铭并亭记   作者:来禅师   像教之末,宗风陵替既久,教内外同深慨叹!挽近而还,世咸知有高旻来禅师勇于担负承当,为灯下不世出之雄杰;一时龙象并无异辞。师承高旻明轩长老法,为...师讳妙树,字来,一号净如,湖北黄岗农户刘姓子。生具异禀,七岁闻邻僧诵《心经》‘无智亦无得’句有省;十二岁有脱尘志,潜逃出家,为兄寻回。年十五,大智和尚教以念佛了生死,师遂能念佛成片;梦寐中犹大声念之;和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5958627.html
  • 九乘见修行差别·共因乘

      《九乘见修行差别·共因乘》   敦珠宁波车 造  许 锡 恩 译   编按:本篇摘自宁玛派法王敦珠宁波车(Dudjom Rinpoche 1904-1987)之《密咒旧译教法安立简论·显现...(第三品)及不共乘(第四品)后之提要。   共因乘   于共因乘可概述其要义如下,此如《幻化网秘密藏续》云(卷二,第十三品):   所证唯片面 非圆满证知   由是可知小乘只能依止片面证悟而...

    敦珠宁波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5957211.html
  • 乘诸宗最胜方便之浅见

    乘诸宗最胜方便之浅见(有删减)  ●空 明   总 论  在显宗,也就是因乘,藏传佛教各宗的见解是以中观应成见为究竟,这基本上没有争议的。但在密乘里,在表面上看来各宗却有一些大不一样的地方,我主要是想从理论上和实修上探讨各宗究竟方便之间的关系,因为这两个方面是各宗均看重的,我认为主要有如下之相同意趣:  一、理论上(即所谓根、道、中之“根”):  藏传佛教各宗及禅宗均认为在相续之中存在一个...

    空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549869.html
  • 佛法里讲的慈悲心结都是菩提心

    慈悲心结都是菩提心。你真能修出来大乘佛法里讲的慈悲心,你肯定会发菩提心。菩提心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修行成佛的愿。成佛了,你才能辗转法轮,辗转法轮了才能有自己的教化,在你的教化下很多众生才能成就;然后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菩提心|慈悲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8/19435488438.html
  • 随笔禅话——谈因说

      随笔禅话   秦孟潇   谈因说   有人认为因果的现象不可尽信,主要原因乃是因为这种事情是偶然的凑巧,而不是必然的肯定。这种说法表面看来似乎很有道理,不过只要仔细观察并注意求证,便可...缘是“助因”(如水分、土质、肥料等),由因缘和合而生的东西便是“”(如种子发芽长大,开花结果),因此,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,宇宙人生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才能产生,因缘离散便要消灭或变化。比如说,这...

    秦孟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41779897.html
  • 天台智者的位论(二)

    法界相应。其功用乃是究竟无方便的直门,行人能直达圆满成佛的位。故智者称:“大树、实事,同缘中道,皆破无明,俱有界外功用,故此位为妙。而别教从方便门,曲迳迂迴,所因处拙,其位亦粗。圆教直门,是故为妙。[...乳味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乳杂血,譬凡夫,因凡夫仍未断惑。乳指佛性,血指见、思惑,故此凡夫不在阶位之内。一种是纯乳,譬声闻初果和二,因为须陀洹只破了见惑,而斯陀含侵除思惑未多,与净乳无异。第二层阶位酪是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1843453.html
  • 菩萨的见、修、行、

    菩萨的见、修、行、  大乘菩萨的见解、修行、行为和结果,是菩萨道行人修行的方法和目标。我们都自以为是大乘行人,如果对这些都一知半解,修行就无从下手。社会上有很多人不愿意进这个门,这是因为福报不够,...都讲空性,只是大乘的空性更深广。声闻、缘觉得四向四,都以证悟空性为前提。从证悟空性方面来讲,大乘、小乘差不了很大。有解脱道,就必须有空性,因为空性是通往解脱唯一的道路。  菩萨特有的、不共的见解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1262890.html
  • 十黑业等流之相及其修行启示

    以邪见会转成谄诳心态,人的心态不是一世养成的,主要还是来自前生业力的影响,有些人性格谄诳,喜欢正的说歪,歪的说正,都是以串习邪见造成的心理业病。   以上讲了十黑业等流的相。学习之后,如何运用于...应当如何观想呢?就是要在自身上思惟领受等流,比如受谤时,要观想:“必定是以前妄语骗人的果报,既然是自己造恶,理应欢喜顺受。”进一步想到:“他谤我,正是消除我的宿业,摧毁我执,成就我的安忍,他是我的善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因果|修行|广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4/1804319048.html
  • 佛教与中国文化融合后的产

    佛教与中国文化融合后的产  吴年生  两宋至近代是中国佛教的产期,也是中国化了的佛教、融入中国本位文化之后而产生的文化成果,推出新的文化异彩, 举其大者而言:  第一,产生了宋明理学(包括宋朝的理学和明朝的心学)。理学,一方面是佛家的先导。如佛教曹洞宗先祖南岳石头希迁著有五百字的《参同契》,只是老子道德经的五千言的十分之一。他讲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,讲万事万物的差别性与同一性是怎样相互联接、...

    吴年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1861436.html